Chinese Civilization: A Sourcebook

88. A New Young Man Arrives at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88. A New Young Man Arrives at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From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skipping about 3-4 pages from the beginning]……

The translation begins here.

  到区委会的第四天,林震去通华麻袋厂了解第一季度发展党员工作的情况,去以前,他看了有关的文件和名叫《怎样进行调查研究》的小册子,再三地请教了韩常新,他密密麻麻地写了一篇提纲,然后飞快地骑着新领到的自行车,向麻袋厂驶去。   工厂门口的警卫同志听说他是区委会的干部,没要他签名,信任地请他进去了。穿过一个大空场,走过一片放麻的露天货场与机器隆隆响的厂房,他心神不安地去敲厂长兼支部书记王清泉办公室的门。得到了里面进来的回答后,他慢慢地走进去,怕走快了显得没有经验。他看见一个阔脸、粗脖子、身材矮小的男人正与一个头发上抹了许多油的驼背的男人下棋。小个子的同志抬起头,右手玩着棋子,问清了林震找谁以后,不耐烦地挥一挥手:你去西跨院党支部办公室找魏鹤鸣,他是组织委员。然后低下头继续下棋。林震找着了红脸的魏鹤鸣,开始按提纲发问了:1956年第一季度,你们发展了几个人?  一个半。魏鹤鸣粗声粗气地说。   什么叫  有一个通过了,区委拖了两个多月还没有批下来。  林震掏出笔记本记了下来。又问:   发展工作是怎么样进行的,有什么经验?  进行过程和向来一样——和党章的规定一样。  林震看了看对方,为什么他说出的话像搁了一个星期的窝窝头一样干巴?魏鹤鸣托着腮,眼睛看着别处,心里也像在想别的事。   林震又问:发展工作的成绩怎么样?  魏鹤鸣答:刚才说过了,就是那些。他好像应付似的希望快点谈完。   林震不知道应该再问什么了,预备了一下午的提纲,和人家只谈上五分钟就用完了。他很窘。   这时门被一只有力的手推开了。那个小个子的同志进来,匆匆忙忙地问魏鹤鸣:来信的事你知道吗?  魏鹤鸣无精打采地点了点头。   小个子的同志来回踱着步子,然后撇开腿站在房中央:你们要想办法!质量问题去年就提出来了,为什么还等着合同单位给纺织工业部写信?在社会主义高潮当中我们的生产迟迟不能提高,这是耻辱!  魏鹤鸣冷冷地看着小个子的脸,用颤抖的声音问:您说谁?  我说你们大家!小个子手一挥,把林震也包括在里面了。   魏鹤鸣因为抑制着的愤怒的爆发而显得可怕,他的红脸更红了,他站起来问:那么您呢?您不负责任?”“我当然负责。小个子的同志却平静了,对于上级,我负责,他们怎么处分我!我也接受。对于我,你得负责,谁让你作生产科长呢?你得小心……”说完,他威胁地看了魏鹤鸣一眼,走了。   魏鹤鸣坐下,把棉袄的扣子全解开了,喘着气。林震问:他是谁?魏鹤鸣讽刺地说:你不认识?他就是厂长王清泉。  于是魏鹤鸣向林震详细地谈起了王清泉的情况。王清泉原来在中央某部工作,因为在男女关系上犯错误受了处分,1951年调到这个厂子作副厂长,1953年厂长他调,他就被提拔作厂长。他一向是吃饱了转一转,躲在办公室批批文件下下棋,然后每月在工会大会、党支部大会、团总支大会上讲话,批评工人群众竞赛没搞好,对质量不关心,有经济主义思想……魏鹤鸣没说完,王清泉又推门进来了。他看着左腕上的表,下令说:今天中午12点10分,你通知党、团、工会和行政各科室的负责人到厂长室开会。然后把门砰的一带,走了。   魏鹤鸣嘟哝着:你看他怎么样?  林震说:你别光发牢骚,你批评他,也可以向上级反映,上级绝不允许有这样的厂长。  魏鹤鸣笑了,问林震:老林同志,你是新来的吧?  老林同志脸红了。   魏鹤鸣说:批评不动!他根本不参加党的会议,你上哪儿批评去?偶尔参加一次,你提意见,他说:提意见是好的,不过应该掌握分寸,也应该看时间、场合。现在,我们不应该因为个人意见侵占党支部讨论国家任务的宝贵时间。好,不占用宝贵时间,我找他个别提,于是我们俩吵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向上级反映呢?  1954年我给纺织工业部和区委写了信,部里一位张同志与你们那儿的老韩同志下来检查了一回。检查结果是:官僚主义较严重,但主要是作风问题,任务基本上完成了,只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有缺点。然后找王清泉批评了一下,又找我鼓励了一下开展自下而上的批评的精神,就完事了。此后,王厂长有一个来月对工作比较认真,不久他得了肾病,病好以后他说自己是因劳致疾,就又成了这个样子。  你再反映呀!  哼,后来与韩常新也不知说过多少次,老韩也不答理,反倒向我进行教育说,应该尊重领导,加强团结。也许我不该这样想,但我觉得也许要等到王厂长贪污了人民币或者强奸了妇女,上级才会重视起来!  林震出了厂子再骑上自行车的时候,车轮旋转的速度就慢多了。他深深地把眉头皱了起来。他发现他的工作的第一步就有重重的困难,但他也受到一种刺激,甚至是激励——这正是发挥战斗精神的时候啊!他想着想着,直到因为车子溜进了急行线而受到交通民警的申斥。

 

  吃完午饭,林震迫不及待地找韩常新汇报情况。韩常新有些疲倦地靠着沙发背,高大的身体显得笨重,从身上掏出火柴盒,拿起一根火柴剔牙。   林震杂乱地叙述他去麻袋厂的见闻,韩常新脚尖打着地不住地说:是的,我知道。然后他拍一拍林震的肩膀,愉快地说:情况没了解上来不要紧,第一次下去嘛,下次就好了。  林震说:可是我了解了关于王清泉的情况。他把笔记本打开。   韩常新把他的笔记本合上,告诉他:对,这个情况我早知道。前年区委让我处理过这个事情,我严厉地批评过他,指出他的缺点和危险性,我们谈了至少有三四个钟头……”   可是并没有效果呀,魏鹤鸣说他只好了一个月……”林震插嘴说。   一个月也是效果,而且绝不止一个月。魏鹤鸣那个人思想上有问题,见人就告厂长的状……”   他告的状是不是真的?  很难说不真,也很难说全真。当然这个问题是应该解决的,我和区委副书记李宗秦同志谈过。  副书记的意见是什么?  副书记同意我的意见,王清泉的问题是应该解决也是可能解决的……不过,你不要一下子就陷到这里边去。  我?  是的。你第一次去一个工厂,全面情况也不了解,你的任务又不是去解决王清泉的问题,而且,直爽地说,解决他的问题也需要更有经验的干部;何况我们并不是没有管过这件事……你要是一下子陷到这个里头,三个月也出不来,第一季度的建党总结还了解不了解?上级正催我们交汇报呢!  林震说不出话。   韩常新又拍拍林震的肩膀:不要急躁嘛。咱们区三千个党员,百十几个支部,你一来就什么问题都摸还行?他打了个哈欠,有倦意的脸上的粉刺涨红了:——哈,该睡午觉了。  那,发展工作怎么再去了解?林震没有办法地问。   韩常新又去拍林震的肩膀,林震不由得躲开了。韩常新有把握地说:明天咱们俩一齐去,我帮你去了解,好不?然后他拉着林震一同到宿舍去。   第二天,林震很有兴趣地观察韩常新如何了解情况。三年前,林震在北京师范上学的时候,出去作过见习教师,老教师在前面讲,林震和学生一起听,学了不少东西。这次,他也抱着见习的态度,打开笔记本,准备把韩常新的工作过程详细记录下来。   韩常新问魏鹤鸣:发展了几个党员?  一个半。  不是一个半,是两个,我是检查你们的发展情况,不是检查区委批没批。韩常新纠正他,又问:这两个人本季度生产计划完成的怎么样?  很好,他们一个超额7%,一个超额4%,厂里黑板报还表扬……”   谈起生产情况,魏鹤鸣似乎起劲了些,但是韩常新打断了他的话:他们有些什么缺点?  魏鹤鸣想了半天,空空洞洞地说了些缺点。   韩常新叫他给所举的缺点提一些例子。   提完例子,韩常新再问他党的积极分子完成本季度生产任务的情况,他特别感兴趣的是一些数字和具体事例,至于这些先进的工人克服困难、钻研创造的过程,他听都不要听。   回来以后,韩常新用流利的行书示范地写了一个麻袋厂发展工作简况,内容是这样的:   ……本季度(1956年1月至3月)麻袋厂支部基本上贯彻了积极慎重发展新党员的方针,在建党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通过的党员朱××与范××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的鼓舞,增强了主人翁的观念,在第一季度繁重的生产任务中各超额7%、4%。广大积极分子围绕在支部周围,受到了朱××与范××模范事例的教育,并为争取入党的决心所推动,发挥了劳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良好地完成或者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的生产任务……(下面是一系列数字与具体事例)这说明:   一、建党工作不仅与生产工作不会发生矛盾,而且大大推动了生产,任何借口生产忙而忽视建党工作的作法是错误的。二、……但同时必须指出,麻袋厂支部的建党工作,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例如……   林震把写着简况的片艳纸捧在手里看了又看,他有一刹那,甚至于怀疑自己去没去过麻袋厂。还是上次与韩常新同去时自己睡着了,为什么许多情况他根本不记得呢?他迷惑地问韩常新:   这,这是根据什么写的?  根据那天魏鹤鸣的汇报呀。  他们在生产上取得的成绩是因为建党工作么?林震口吃起来。   韩常新抖一抖裤脚,说:当然。  不吧?上次魏鹤鸣并没有这样讲。他们的生产提高了,也可能是由于开展竞赛,也许由于青年团建立了监督岗,未必是建党工作的成绩……”   当然,我不否认。各种因素是统一起来的,不能形而上学地割裂地分析这是甲项工作的成绩,那是乙项工作的成绩。  那,譬如我们写第一季度的捕鼠工作总结,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些数字和事例呢?  韩常新沉着地笑了,他笑林震不懂,他说:那可以灵活掌握……”   林震又抓住几个小问题问:   你怎么知道他们的生产任务是繁重的呢?  难道现在会有一个工厂任务很清闲吗?  林震目瞪口呆了。

 

……[skipping about 2.5 pages]……

 

  不久,在党小组会上,林震受到了一次严厉的批评。   事情是这样:有一次,林震去麻袋厂,魏鹤鸣说,由于季度生产质量指标没有达到,王厂长狠狠地训了一回工人,工人意见很大,魏鹤鸣打算找些人开个座谈会,搜集意见,准备向上反映。林震很同意这种作法,以为这样也许能促进条件的成熟。过了三天,王清泉气急败坏地到区委会找副书记李宗秦,说魏鹤鸣在林震支持下搞小集团进行反领导的活动,还说参加魏鹤鸣主持的座谈会的工人都有历史问题……最后说自己请求辞职。李宗秦批评了他的一些缺点,同意制止魏鹤鸣再开座谈会,至于林震,他对王清泉说,我们会给予应有的教育的。  批评会上,韩常新分析道:林震同志没有和领导上商量,擅自同意魏鹤鸣召集座谈会,这首先是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   林震不服气,他说:没有请示领导,是我的错。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但不去主动了解群众的意见,反而制止基层这样作!  谁说我们不了解?韩常新翘起一只腿,我们对麻袋厂的情况统统掌握……”   掌握了而不去解决,这正是最痛心的!党章上规定着,我们党员应该向一切违反党的利益的现象作斗争……”林震的脸变青了。   富有经验的刘世吾开始发言了,他向来就专门能在一定的关头起扭转局面的作用。   林震同志的工作热情不错,但是他刚来一个月就给组织部的干部讲党章,未免仓促了些。林震以为自己是支持自下而上的批评,是作一件漂亮事,他的动机当然是好的;不过,自下而上的批评必须有领导地去开展,譬如这回事,请林震同志想一想:第一,魏鹤鸣是不是对王清泉有个人成见呢?很难说没有。那么魏鹤鸣那样积极地去召集座谈会,可不可能有什么个人目的呢?我看不一定完全不可能。第二,参加会的人是不是有一些历史复杂别有用心的分子呢?这也应该考虑到。第三,开这样一个会,会不会在群众里造成一种王清泉快要挨整了的印象因而天下大乱了呢?等等。至于林震同志的思想情况,我愿意直爽地提出一个推测:年轻人容易把生活理想化,他以为生活应该怎样,便要求生活怎样,作一个党的工作者,要多考虑的却是客观现实,是生活可能怎样。年轻人也容易过高估计自己,抱负甚多,一到新的工作岗位就想对缺点斗争一番,充当个娜斯嘉式的英雄。这是一种可贵的、可爱的想法,也是一种虚妄……”   林震像被打中了似的颤了一下,他紧咬住了下嘴唇。   他鼓起勇气再问:那么王清泉……”刘世吾把头一仰:   我明天找他谈话,有原则性的并不仅是你一个人。

……[about 10 pages left before the end.]……

  1956年5月7月

Send mail to: Course Email
Last modified: 11/22/2004 4:18 PM